“两把菜刀驱暴政,身经百战建奇功。南征烽火燃寰宇,北上旌旗化彩虹。剿灭倭奴擒虎豹,扫除蒋匪锁蛟龙。忠肝义胆传佳话,不朽丰碑留美名。”看到这首诗,了解贺龙同志的人就不禁会想起他。
贺龙身上,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彰显坚强党性。毛泽东同志给予贺龙很高评价,“贺老总有三条:对敌斗争坚决;对党忠诚;联系群众”。周恩来同志称其“积极追求真理,是经过考验的,是信得过的”。
1927年,我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当时还不是中共党员的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毅然决然地投身其中,并担任起义军总指挥。起义部队南下途中,贺龙加入共产党。他在入党后向官兵宣布:“我过去没有参加共产党时,我带的军队是我的。今天,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我的脑壳都是党的,党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军队也属于党的,要听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党的命令。”
群众观彰显崇高党性。1935年秋,贺龙率领红军在湖南桑植县刘家坪休整,得知运粮时借用群众的一头骡子丢失了,立即将自己的一头骡子偿还给群众。他骑的大红马踏坏了群众的几包苞米,自己掏钱赔偿,并登门道歉。湘西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高山顶上云套云,园中竹子根连根,河里鱼儿不离水,贺老总和人民心连心。”
贺龙常讲,党性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要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之中。1940年1月,贺龙派120师供给部部长范子瑜去大青山地区,通过发展生产、动员捐助、购买等方式筹措物资。当年下半年,范子瑜带回了不少银元。这时的党中央机关经费极其紧张。在这种情况下,贺龙首先想到的是支援党中央。他果断决定: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三分之二连夜送到延安。范子瑜说:“好不容易弄来的这点钱还不够晋西北急用呢!”师供给部另一名领导着急地说:“我们部队还没有过冬的棉衣呢!”贺龙看了他一眼问道:“你要头,还是要身子?”整个抗战期间,由贺龙从晋绥地区向延安输送的物资不计其数。贺龙一直认为:“中央有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任何时候,我们不能忘记全局,不能忘记应该首先帮助中央克服困难。”
展开剩余54%贺龙考虑问题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时任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率军担负解放陕南、川北的任务。在决定贺龙带哪支部队入川之前,毛泽东征求他的意见。贺龙经过考虑,选择了第十八兵团。有人不解地问:“老总,你为什么不带自己带出来的部队进川呢?”贺龙十分严肃地回答:“为什么一定要带我从前领导的那些部队入川呢?军队是党领导的,不是我贺龙个人的。如果我不带十八兵团,非要带自己带出来的部队,那我贺龙就不像个共产党员了。”
贺龙始终坚持参加党小组活动。有一次,同志们考虑到他工作繁忙,开党小组会没有通知他。他知道后批评道:“开小组会为什么不通知我?是共产党员就要过组织生活,你们不让我参加是不对的。在长征途中,我和马夫、伙夫编在一个党小组,马夫担任组长。他叫我张贴标语、搞宣传,我非常高兴,提起糨糊桶就走。今后你们也要分配我参加一些活动和工作。”
20世纪50年代末,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作为湖北省向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进京演出,并取得巨大成功。贺龙多次对该剧组的演员说:“你们要歌唱毛主席、歌唱共产党、歌唱洪湖人民,不要唱贺龙。”
贺龙对子女要求很严格,十分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进行教育。贺龙曾对子女说:“依靠自身努力,做有用之人,行大义之事才是根本,不要求你们成名成家,也不要想去做什么大官,但必须拥有一技之长,这样,于己于国家都有利。”儿子贺鹏飞第一次报考清华大学失利,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出面帮忙。贺龙告诉儿子:“要想实现人生理想,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没有第二个途径。”明白了父亲的想法,贺鹏飞复读一年后如愿以偿。
老战友关向应对贺龙的高尚品德曾赞誉道:“老总在最困难的时候,总有办法,而且每当艰苦危险的时候,他也最乐观,最守纪律,最关心别人。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他对党最忠诚,浑身闪耀着党性的光辉!”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党性强,就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党性弱,就容易被消极和错误的东西所侵染,久而久之“气血不足百病生”。在坚守党性、锤炼党性方面,贺龙为我们立起了标杆。党员干部增强党性,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对党忠诚,厚植为民情怀,纯正道德品质,保持清正廉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砥砺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薛红)
编辑:韩学扬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线上,金河配资,股民之家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