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轻点下方 静听佳音 ↓ ↓
图片
文 / 泽元说但愿世上无疾苦 宁可架上药生尘·前言:六味地黄丸这个药,大家都熟悉。
但用在帕金森上的这三种搭配,知道的人可真不多。这可是老一辈中医压箱底的东西。
快来跟泽老师学习学习!正好,中成药也好操作。
图片
▲六味地黄丸
正文:
第一个,六味地黄丸搭配天麻钩藤饮颗粒
阴虚风动的帕金森,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搭配天麻钩藤饮颗粒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阴虚风动呢?
这种震颤有个特点,就是细碎。像秋天的杨树叶,风一吹,哗啦啦地抖。越紧张越厉害,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住。
再看其他症状。五心烦热,手脚心像揣了个小火炉。口干舌燥,但喝水不解渴,水到了嘴里就不想咽。夜里盗汗,一觉醒来,后背湿透。
最关键的是舌脉。舌质红绛,舌苔剥落,像剥了皮的荔枝。脉细数,按之如琴弦,一触即跳。
这就是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的典型表现。
为什么会这样?
肾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心火独亢;肝木失养,阳亢化风。水火不济,风火相煽,震颤自生。
第二个,六味地黄丸搭配归脾丸
血虚生风的帕金森,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搭配归脾丸来滋阴养血、血足风自灭。
血虚生风是什么样的?
这种震颤啊,像风筝断了线,忽有忽无,飘忽不定。累了就重,歇歇就轻。不像阴虚风动那么细碎,而是大幅度的摇摆。
面色㿠白无华,唇舌色淡。头晕目眩,站起来天旋地转。最特别的是肌肉跳动,医书上叫'肉瞤',就像皮下有虫子在爬。
舌象最能说明问题。舌质淡白,舌体瘦薄,边有齿痕。脉细如丝,重按则无。
这是'血不荣筋,虚风内扰'。
中医讲'肝藏血,主筋'。血虚则肝失所藏,筋失所养。筋脉失养,就像琴弦松了,风一吹就乱颤。所以治疗要养血柔肝,血足则风自灭。
第三个,六味地黄丸搭配龟鹿二仙胶
髓海不足的帕金森,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搭配龟鹿二仙胶来填精益髓、髓足风自平。
髓海不足是帕金森的根本。
这种人的症状最重。不光震颤,整个人都木了。走路碎步前冲,想停停不下来。转弯像罗盘,得原地打转。最怕的是冻结步态,走着走着,两脚像被胶水粘住,迈不开步。
神志也受影响。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中医叫'面具脸'。记忆力衰退,刚说的话转头就忘。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齿为骨之余,肾虚则牙齿松动。发为血之余,肾虚则发落如雪。耳为肾之窍,肾虚则耳鸣如蝉。
舌脉更是一目了然。舌淡嫩胖大,舌根凹陷,像被挖了一块。脉沉细无力,尺脉尤弱,甚至摸不到。
这叫精亏髓减,脑失所养。
《内经》说:'肾生骨髓','脑为髓之海'。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大脑失养,帕金森诸症皆现。所以要填精益髓,精足髓充,诸症自愈。
这三种搭配,妙在哪里?
妙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同的是,都用六味地黄丸打底。因为帕金森归根结底是肾虚,肾虚则诸症丛生。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这是治本。
异的是,上面加的药各有侧重。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归脾丸养血安神,龟鹿二仙填精益髓。针对不同的病机,用不同的药,这是治标。
标本同治,表里相应,这才是中医的高明之处。
恩师曾说:'治帕金森如种树,根深才能叶茂。'六味地黄丸就是在培根,上面的加味就是在护叶。根固叶茂,病自然就好了。
还有一层深意。这三个搭配,实际上对应了帕金森发展的三个阶段。
早期多是阴虚风动,震颤为主;中期发展为血虚生风,症状加重;晚期则是髓海不足,诸症俱现。认清阶段,对症用药,才能事半功倍。
不过话说回来,方子虽好,也得会用。
脾虚便溏的,六味地黄丸要慎用;痰湿内盛的,要先化痰湿;阳虚怕冷的,要改用金匮肾气丸。
最后: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千人千面,不能一概而论。
这三种搭配,确实是对付帕金森病的仙品。但记住,仙品在人不在药。
会用的是仙品,不会用的是毒药。
找个靠谱的中医,辨证施治,才是正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线上,金河配资,股民之家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