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来,高股息收益率以及基本面可见性的增强推动了中国银行业的上涨。当前的核心议题是股息的可持续性,这取决于银行的盈利前景和资金流动情况。因此,瑞银做出了一项五年预测,其中既包含了瑞银对传统驱动因素的看法,也结合了瑞银独特的方法论,以分析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债券投资和信贷成本。
中国银行能够保持稳定利润增长
瑞银的基本假设是,中国的银行将能够保持稳定的利润增长,从2026年起,在拨备路径平稳的情况下,营收将恢复增长。瑞银对中国银行业股息的可持续性以及进一步的上涨态势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瑞银认为,股息收益率超过4.2%的H股银行和超过4.0%的A股银行具有吸引力,因此将交通银行H股评级上调至买入,并基于5.1%-5.4%的收益率,维持对工商银行H股、建设银行H股、中国银行H股和中信银行H股的买入评级。
经过一轮上涨后,H股5%以上的股息收益率看起来仍然具有吸引力。随着中国低利率环境的持续,瑞银预计追求高收益率的资金将持续流入。尽管银行股上涨和融资活动已将H股银行的股息收益率从2023年初高达9%的水平拉低至目前的5%,但瑞银认为这一水平仍然具有吸引力。因为瑞银与投资者的交流表明,他们对H股银行的期望收益率大致为国债收益率加250个基点(当前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为1.7%),即最低4.2%。
基本面将有所改善
瑞银认为,2025-2029年基本情况下股息具有可持续性。盈利前景是决定银行股息可持续性的另一个因素。
在瑞银的五年预测中,瑞银预计银行将从2026年起恢复营收增长,同时净息差触底、手续费收入回升以及金融投资的贡献增加。
基于瑞银的三种信贷成本情景分析,瑞银预计中国的银行将保持适度的每股股息增长(基本情况)或每股股息持平(零利润增长情景),尤其是在2027年之后。
在压力情景下,即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和信贷成本需达到2015年周期峰值水平时,大多数银行的净利润将会下降。然而,瑞银认为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在基本情况下,银行将计提高达信贷成本72%的拨备,相较于2015年的峰值水平,考虑到中国银行业倾向于平滑不良贷款确认的做法,瑞银认为这一水平已足够充分。
收益率至关重要:对H股银行比A股银行更乐观
鉴于收益率差异(2026年预测H股平均为4.9%,A股为4.1%),瑞银对H股银行比A股银行更为乐观。
基于2026年5.1%-5.4%的股息收益率,瑞银维持对工商银行H股、建设银行H股、中国银行H股和中信银行H股的买入评级。
瑞银将交通银行H股(2026年收益率4.9%)上调至买入,并将工商银行A股、中国银行A股和建设银行A股下调至中性,原因是它们的收益率较低。
虽然招商银行A股的收益率在A股银行中表现突出,但由于估值过高且收益率低于同行,瑞银将招商银行H股下调至中性。
股票配资线上,金河配资,股民之家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